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研 究 生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专 升 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书画等级 美国高考 驾 驶 员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 检 员 单 证 员 出国留学
 招生考试网 - 高考 - 高考模拟题辅导 - 高考综合习题 - 正文
“数朵”梅花傲枝头
来源:《求学》 2005-5-14 10:53:32 【字体:小 大】

 无论文科还是理科的考生在数学上相互间都会有较大的差距(拉分),因此高考当中数学是至关重要的。在高中,数学是我最棒的一门课,我高考考了143分,它给我带来了很大的优势。在数学的学习中我也积累了一些自己比较独特的方法。以下讲的都是我的切身体会,也许你能从中参考、借鉴和利用,如果真能如此,对你有所帮助,那也就是我写这篇文章的意义了。
一、思听与笔记
我这里所讲的思听是思考和听课的结合,是指在老师讲一个题目之前先要自己思考解题方法,再听老师讲解。我之所以向大家推荐这个方法是因为我觉得这样可以锻炼自己的数学思维,也可以加强对这个题目的记忆。一般老师会在一定时间之后重新讲已经讲过的题目,到那个时候对这些题目进行巩固,效果就会更好。
虽然古人有话“不动笔墨不读书”,但是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特别是上课的时候)我觉得倒也未必,因为每个人都应该有不同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而不能一刀切。
对于学习数学比较吃力的人来说,或许老师上课讲的不很容易听懂,这样就需要先记下笔记,课后再看。不这样的话,就有可能在上课听的时候听不懂的东西,下课后想看却又找不到材料了,而且看自己记的笔记总比别人的笔记容易看懂。因此记笔记比较重要。
但是对于数学比较好的同学来说,这个时候我认为上课一定要能自己思考。上课的时候,思考和笔记经常产生矛盾,记笔记就会没有思考的时间,想好好想想解题的方法就会没有时间记笔记。这种思考时间的丧失对于数学较好的同学来说是不值得的,对于他们来说应该勇于放弃记笔记(下课后看别人的也能看懂),而留给自己思考的时间。因为我自己就是这么做的,整个高中我没有课堂笔记(有错题集),而且效果较好。
二、劳逸结合
这个问题已经被讨论过好多次了,说起劳逸结合,谁不知道呢?可问题就在于很平常的道理会有人没有勇气和毅力来实行。有人说高三了,时间那么紧,谁还去搞体育锻炼呢。对于这样的认识,我说一说我的体会吧。
高三时我们有一节数学课之前恰好是一节体育课,当时虽然老师不鼓励我们去活动,但我们几个男生总是要去踢足球,结果搞得大汗淋漓,非常畅快。到了上数学课的时候,脑子因经过缺氧和再补充氧,变得格外清晰,就好像是一张白纸,而数学题目就好像是你要临摹的对象,这时候你可以从各个角度对它进行思考,这时候思考的力度即逻辑性就会很强,对题目的把握会更有力,记忆会更牢固。这就是我的经验和感受。但是,要注意一定的度,不可超越,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因此我极力建议同学们一定要懂得劳逸结合,更要做到劳逸结合,不要贪图一时的知识积累,而每时每刻都刻苦学习,该玩的时候玩,该学的时候学,效果才会更好。
三、练习与思维
数学离不开练习,只有在练习中你才能巩固已学的知识,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因此,我是赞成要大量地做题。做题有两种方法:“心做”和“手做”,前者是指一些较简单较熟悉的题目,主要是锻炼自己的反应能力,对于这类题目,看着题目,然后想一想怎么做或怎么深入下去就可以了。要“手做”的是那些较难的综合的或者自己没有把握的题目或者没有见过的题目,对这些题目一定要动手,因为像这样的题目如果只想不做,就不能把握住细节,且记不牢,万一在考场上出现类似的题目往往就会丢东落西,没有感觉而丢分,而不是不懂而丢分。
在练习中我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要积极思考。比如拿一个综合题来说,脑子一定要“尖”一点,有时候思考到某一层好像找不到路了,可是如果再坚持一下,再深入思考一下也许就能够找到答案了,因此千万不要轻易放弃。想象你的思维是在遨游,循着一条条的已知前提思考下去,联想到与已知条件相关的知识点,这样思考,有时候就需要长时间地在同一道题目上慢慢咀嚼,思量,而这样的思考,往往会给我们带来更深刻的体验,同时也会给我们积累更多的经验。★
 

没有相关文章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